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年伊始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
回望来路,坚定前行。过去一年我市在民生领域取得哪些成果?新征程上如何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分别采访了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苏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刑德文;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国莲。
问: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市财政局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苏伟:
市财政局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财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近年来,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市财政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果敢应对、全力克服重重困难挑战,千方百计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强化科学精准调度,坚决兜牢民生底线。2022年各项民生支出98.1亿元,同比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3%。
同时,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分配预算资金,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力度统筹盘活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民生投入在财政预算的优先地位。2022年除教育医疗部门外,公用经费预算一律压减30%,大力节约行政成本,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过“好日子”。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市财政局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对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2022年安排就业资金1.7亿元,较去年增长36%,其中中央直达资金近1亿元,我市配套资金0.7亿元,为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提供了强大财力保障。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需管之有效、用之有方。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惠民效用,市财政局充分用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累计安排直达资金12.3亿元,直接惠企利民410家企业、35.3万人次。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增强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的政策效果。
接下来,市财政局将继续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为民初心,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
2023年市人社部门在稳定和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刑德文: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各项工作,为服务民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市人社局全年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736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347.3%;新增城镇就业313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6.75%;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5.3%,“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以内;全年落实降费减负和稳岗扩岗补助2.8亿元,惠及企业5600余家;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实现18年连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实现同步七连涨;调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两项指标均为全疆最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国家欠薪平台线索办结率100%。
2022年,我市“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为全疆唯一通过全国竞争性评审的示范项目,获专项资金1.1亿元。市人社局荣获“自治区就业先进集体”称号,荣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暨2022年自治区创业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获批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2023年,市人社局全年预计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0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就业困难人员累计实现就业150人,就业转失业再就业8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6000人次;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国家欠薪平台线索案件在规定办理时限内动态清零。
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优先战略,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市人社局将以推进实施“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示范项目为抓手,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专业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建设;实施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扩大大学生创业实训孵化基地经济规模,打造创业服务载体“园区经济”示范点。
二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开展“四个一批”工程。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劳务协作专项行动,培育2家有克拉玛依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劳务品牌。
三是丰富培训层次,突出培训重点,推动初、中、高技能人才培训形成体系和提升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推动开展市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举办“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
四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重点领域劳动用工指导和突出问题治理,健全完善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做好欠薪的源头预防。强化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此外,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兜牢保障民生底线,持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的目标。同时,我们将深入抓好“降、缓、返、补、扩”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稳步提高待遇保障水平,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达到每月410元以上,实现“四连涨”;落实贫困人员政府代缴社保费政策,推进应保尽保。此外,我们将围绕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加大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推广力度,鼓励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深入实施“同舟计划”和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现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率100%。
问:
全会提出,大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市教育局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推动落实?
李国莲:
2022年我市教育品质持续提升。绿雅小学、迎宾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280个;准东地区中小学校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科普资源助力“双减”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普通高中“双新”建设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成为自治区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办学影响力持续扩大,新疆第二医学院办学基础持续巩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高校在校人数达2.3万人。
2023年,市教育局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升级。推动城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独山子区第十幼儿园等教育领域重点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新增小学、幼儿园学位2280个;推动“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强化新课程新教材在推动我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示范性研究,梳理总结“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加强高校服务协调,推动“区部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支持新疆第二医学院构建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主,护理、医学技术等学科为辅的医学学科布局,着力培育两至三门自治区一流课程,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为高校毕业生留克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创造条件。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VW7UWa3wHyZW44JBFiK6w